“牛”转乾坤奔向致富路 雨后春“笋”节攀丰收年 —西湖管理区以“专项任务”巩固提升产业发展高质量
2023-08-25 13:27:13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湖南法治报 | 编辑:周萌 | 作者:陈铁汉 黄志伟 王成英 | 点击量:7960         

湖南法治报讯(见习记者周萌 通讯员陈铁汉 黄志伟 王成英)

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位洞庭湖西畔,处沅、澧两水尾闾而得名。其曾是湖南省十三大国营农场之一,也是全省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(柘溪库区移民)。该区发轫于1954年的围湖造田,先后历经劳改农场、军垦农场、移民农场、管理区四个阶段,是国家第二批现代农业示范区。近年来,该区委、区管委以立足建设“小而美、小而富、小而精、小而特”的区域特色,以“欠发达国有农场巩固提升任务”为契机,着重从生态文明、美丽乡村、农业公园、产业发展、脱贫攻坚、改善民生等方面着手,重点突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,积极探索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特色产业发展经验,己取得成效。

巩固“特色小镇”建设 让特色牛起来

辖区西洲乡黄泥湖村曾是省级贫困村,村里基础设施差、贫困人口较多,村中原贫困户(现脱贫监测户)以及剩余劳动力就业以及村集体经济壮大的问题一度成为了“老大难”。为解决这一“老大难”问题,2019-2021年区委、区管委、驻村工作队、村委会等多方数次实地考察论证,围绕“牧业小镇、草业公园”发展定位,村集体合作社与村民利益连接发展产业,引导产业以乳业和草业为中心,培育发展牧业小镇优势产业。

西湖管理区区委管委领导现场视察

2021-2022年欠发达国有农场巩固提升任务--牧业小镇牧草种植基地道路提质改造项目,累计投资443万元,提质建设道路1478米,铺设涵管390米,建设挡土墙2147米,完善了牧场种植基地道路基础设施,促进了一、三产业融合,延伸了“种-养-加-销-游-创”产业链条。2022年欠发达国有农场巩固提升任务等资金450万元,建成钢结构牛舍4554㎡,新建混泥土道路890㎡,建成德人牧业乡村振兴车间。现小镇内有两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场,存栏荷斯坦奶牛1800头,实现了全程“智能化、生态化、无害化”养殖,并配套建有奶牛科普馆、牛出没乐园、拓展基地、儿童乐园等互动娱乐设施,年接待游客能力超过10万人次。

德人牧业“奶牛馆”

项目建设区种草、养牛,采取“公司+专家+合作社(种植大户)+贫困农户”的发展机制,为村民提供就近就业岗位207个,吸纳脱贫(监测)户48人就业,人均年工资超过25000元,着力增强贫困户自身的“造血”功能。西湖牧业小镇牧场建设项目的利益联结更是辐射至全区21个村,并制定了5年委托帮扶计划,根据资产额度6%收益关联全区21个村(场),带动农户增产增收,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,真正发挥了“牛”转乾坤的作用。现在的黄泥湖村村容村貌日新月异,是省级重点旅游村;德人牧业通过对产品的开发及研究,形成了苜蓿发酵草粉、苜蓿颗粒料、苜蓿干草、苜蓿青贮等系列产品。2021年4月中央电视台《焦点访谈》栏目组曾对西湖牧业特色小镇进行了深度挖掘和推广,对西湖牧业小镇的发展模式给予了充分地肯定。

创兴芦笋产业发展 使产业旺起来

芦笋是世界“十大名菜”之一,享有“蔬菜之王”的美誉。芦笋一年种植,三年才能丰产,在洞庭湖区种植芦笋需要避雨栽培,丰产前期投入较大,亩均投入需3.6万元,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发展。西湖管理区采用政府扶持、企业主导、村企共建、农民参与的模式大力发展芦笋产业,持续打造芦笋品牌。

西湖管理区大力发展芦笋产业

2021年,该区以欠发达国有农场巩固特色任务投入256万元,建设芦笋农残检测室30平方米,建设产业园道路1400米,建设围栏1624米,更换棚膜10000平方米。2022年欠发达国有农场巩固特色任务投入60万元,建设水肥一体化控制室230平方米,采摘园生产道路526米,步道108米。

​打造芦笋特色品牌

特色项目的建设投入,改善了芦笋产业园区的生产条件,增加了农民就近务工的收入,巩固了脱贫成果。在业园区务工的脱贫(监测)户劳务工资比一般农户务工工资高10%,并且按投资金额的75%的8%计算为固定分红给村委会,以壮大村级体经济,确保属地田园村脱贫(监测)户105户264人共同分享发展红利。现在基地全部实施大棚避雨栽培和全自动水肥一体化,化肥使用量较同期下降75%。此产业目前带动了:土地资源资本化。园区条件的改善,为农民的土地提供了资本升值的良好空间。农民亩均收益达到950元/年,其中土地租金每亩550元/年,土地固定分红达到400元/年;务工就近化。园区丰产用工达到200人,为周边老百姓提供了就近务工的理想车间,按120元/天计算,月收人将达到3600元。丰产后园区亩均每年支出劳务工资将达到1万元;课堂田间化。园区建有芦笋采摘园、科普区,为学生研学游提供了实践的课堂。也为群众学习芦笋种植技术提供了基地;园区社区化。通过对园区的建设,成为了园区周边居民文化、休闲的功能单元,也是乡村游游客观光场所。

坚持走规模发展、品牌经营之路。近些年,辖区芦笋园区相断获得省“特色蔬菜产业示范园”、省“农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”、省农科院“科技兴农芦笋示范基地”、市“先进农村科普基地”等称号,正在打造“西湖洞庭芦笋”地域品牌,努力建成湖南乃至中国芦笋之乡。其研发的芦笋茶、芦笋酒、芦笋奶茶等深加工产品,为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市场通道。以传统设施农业为依托,引入数字农业云平台,将传统大棚改造成智慧大棚,建立智慧农业系统,一根芦笋瞬间窜入数字“云端”。

充分利用自身区域特点、资源禀赋、发展实际,西湖管理区明确了“实施三区战略、推进五大发展”的发展路径,以农区强区为目标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促进向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发展。

责编:周萌

一审:周芝华

二审:伏志勇

三审:万朝晖

来源:湖南法治报

关于我们-商务合作-法律声明-联系我们
广告热线:0731-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:湘ICP备19000193号-3 版权所有: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《湖南法治报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